临近盛夏,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及长三角周边现代服务业市场,全面宣传推介海宁服务业,招引优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项目,5月30日,“浙沪共享,合聚同创”——海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畅想会在沪举办,来自浙沪两地律师、会计领域大咖和行业精英相聚一堂,共话商机、共商合作、共创未来。

海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一鸣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海宁实现地区GDP总值1318亿元、增长8%,今年一季度增长仍超8%,展现出海宁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海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依托机制、产业、平台强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出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入选国家两业融合发展区域试点,数字时尚、数字文旅、数智贸易先后成功列入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秉承“无中生有”打造出海宁皮革城、浙大国际校区、全国第一条县级市单独运营城铁等的创新精神,希望凭借海宁“不是杭州、就在杭州”或说“不在杭州、就是杭州”的独特地理优势,再次创造性地打造一个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区,为海宁及周边地区、乃至长三角的企业搭建现代服务业支撑平台。欢迎上海的“最强大脑”们来海宁发展,让“钱塘江”与“黄浦江”牵起手来,一起把握巨大市场空间、创造美好未来。

这个新平台就是“师总荟”——海宁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浙江(长三角)中心。会上,在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下,“师总荟”正式发布启动。据长安镇(高新区)副主任王晓龙介绍,“我们围绕发展引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启动打造一个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集聚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态链条的发展环境。”“师总荟”总体构架为“一综一专”的东西合璧的“1+1”架构。在西部,依托高新区与杭州无缝衔接以及下沙大学城丰富的高教资源和学生资源的优势,打造综合性的集聚平台;在东部,依托浙大国际校区及环浙大国际科技城打造,建设服务于电子信息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教科人产城”融合的专业性集聚平台。在园区内,重点集聚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主体,包括但不仅限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设计师事务所、咨询师事务所、工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各类机构。“师总荟”建成后,将成为入驻企业的企业形象的展示台、开拓发展的前哨站、产业发展趋势的发布会、政策法规业务的解读窗、员工创新创业的竞技场、三生融合的温暖家、企业间交流沟通的俱乐部,进一步打响“潮城海宁”服务业品牌。

据悉,海宁是浙北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目前共有15万市场主体、2000多家规上企业。“十四五”期间海宁将迭代优化“241”特色产业集群,即打造时尚产业、光伏新能源2个1000亿产业集群,壮大泛半导体、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4个500亿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生命健康一个100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正向时尚产业、新材料领域迈进,获评中国优质原创时装基地、中国精品袜业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共富示范区,经编产业列入省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这些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创新和智慧贡献。

两位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负责人从不同角度分享了选择落户海宁的考虑,以及从专业角度对“师总荟”平台对业务发展支持作用的肯定。

此次推介会是上海优质服务企业了解海宁及其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为双方寻求合作共赢商机搭建了桥梁、创造了条件。未来,希望浙沪在优质资源共享、优秀人才引进、优渥生活提升等方面的合作取得更丰硕的成果!